出于九层妖塔的国宝:红地云珠日天锦

戎融文创
2020-11-03
来源:青海戎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红地云珠日天锦:出于九层妖塔的国宝

     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在都兰县热水乡血谓草场进行古代文化调查时,意外发现此处的古墓群,共有墓葬200余座。属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也是首次中国发现的吐蕃墓葬,共有墓葬200余座。

热水大墓分布图.jpg

   这一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唐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墓葬形制和当地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对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墓葬中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有力地证明了从南北朝晚期到中唐时期(六世纪末至八世纪后半叶),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干线和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其地位绝不亚于河西走廊。

热水大墓11 (5).jpg

热水大墓 (4).png热水大墓 (2).jpeg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唐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墓葬形制和当地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对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被文化部认定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90年代考古发掘中又有新的成果,成为199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水大墓 (1).png

被盗文物.jpeg

  这些墓葬依山傍水,地势险要,距都兰县城30公里。多分布于海拔3340-3500米之间。热水墓群分布在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四个村境内长约7公里的区域内,包括各类型墓葬165座,其中大部分已被盗掘。在历史上曾是吐谷浑古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址,迄今都兰地区已发现有上千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

  自1982年发现至今,热水墓群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墓葬近百座,出土丝织品、粟特金银器、玛瑙珠、红色蚀花珠、铜盘残片和铜香水瓶等文物。

被盗文物.png

热水大墓 (5).jpg

  热水墓群,均有封土堆,墓葬大部分“依山面河”,聚族而葬,均有封土堆,部分大型墓葬还有墓上祭祀性建筑。

血一号 (3).jpg

  其中最大的墓葬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河,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这座墓葬封土堆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每层高约1米,宽3米,其上是泥石混凝夯层,以及砂石夯层和夯土层组合而成的墓墙。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

血一号 (2).jpg

  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以及金饰、木碗、木碟、木鸟兽和大量绚丽多彩的丝绸遗物。这些丝绸遗物质地良好、图案清晰、花纹艳丽、色泽鲜明、品种齐全、织造技艺精湛,时间跨度大(六世纪末至八世纪后半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出土的丝绸品种有锦、绫、罗、缂丝、绢、纱等。其中织金锦、缂丝、嵌合组织显花绫、素绫等均属国内首次发现。

  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的出土过程

      1983年,在大墓二号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当中包括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 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为锦幡残片,长48、宽28厘米,组织为1:1平纹经锦。该锦色彩保存完好,为红地黄花两种色彩,图案以日天(太阳神)及狩猎纹为主,并织有“去”、“昌”等文字。

红云珠锦 (4).jpg

  该锦全幅由3个圆圈连接而成,作为母题纹样的太阳神圈居中,另两个圆圈表现的都是狩猎和战斗场面。主圈中的太阳神坐在一辆由六马拉动的车上。手持定印,头戴菩萨冠,身穿尖领窄袖紧身上衣,交脚坐在宝座上。在这里拉车的马都是翼马,造型与其他的翼马非常相似。

  太阳神圈中的纹样基本清晰完整。这是一组六马拉车的群像。六匹有翼的神马分成两组列于车体两旁,各组三三相背而驰,共同系驾车体。车体前窄后宽,上有用于遮挡的栏杆。车轮清晰,可见放射状车轮。

红云珠锦 (5).jpg

  车上置有莲花形宝座,太阳神手持定印,头戴菩萨宝冠,身穿尖领窄袖紧身上衣,交脚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太阳神的旁边是两个侧面向的持王仗戴圆帽的人物,似为太阳神的卫士。太阳神身后有靠背,头部有一圈连珠状头光。头光旁侧和靠背上方有两个半身人像,面目为侧面向,均为戴中国式幞头,为官吏形象。在太阳神的头部上方有一华盖,盖顶附有龙形饰物。在马车两旁并有龙首幡迎风招展。

 在狩战圈中,纹样已被分割成两半,中间部分残缺,根据复原图效果来看,圈中应有四组主要的纹样。按由上至下的顺序,第一组是骑驼射虎的图像。骑驼者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窄袖短衫,下着长靴,骑在双峰骆驼之上,回首拉弓射虎;

红云珠锦 (3).jpg

  第二组是一对骑马射鹿的纹样,马首戴有花形头饰,与骑驼者装束相同的骑士在马上回首拉弓射鹿,鹿身上可见圆点形斑纹,该组纹样马身以下残缺;

  第三组纹样上半部已残,仅能见对人对兽,人在兽前,身穿长袍,下摆至膝。兽的四腿粗壮,应为狮类动物;

红云珠锦 (2).jpg

  第四组是一对手持盾牌和短剑的武士形象,相向而立,作互相搏战状。武士身后各有一只鹦鹉回首而视,鹦鹉头前,附有灵芝纹饰。

   红地云珠日天锦的创作技巧

为北朝时期平纹经锦,传统平纹经锦的花色和地色的织物组织完全相同,均为双层结构的复式平纹,需依靠织物纵向彩条经线的颜色来显现花纹。红地云珠日天锦整个图案由卷云连珠圈构成簇四骨架,并在经向的骨架连接处用兽面辅首作纽,而在纬向的连接处则以八出小花作纽。

红云珠锦 (5).jpg

 红地云珠日天锦的文物价值

堪称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镇所之宝。为青海丝绸之路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充分说明了这条路线的重要性。都兰是这条要道上一个重要的中间站,该地出土的太阳神织锦生动地反映了这个中间站的繁盛景象,也为研究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被列入了“中国195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

红地云珠日天锦文化寓意

    日天,又作日神、日天子。佛教经典中,日天为观世音菩萨之变化身,居于日宫中。日宫为纯金之宫殿,能放身光照四天下。后世密教以日天为十二天之一。其形像为赤肉色,左右手各持莲华,着天衣,乘五马车,左右各有天后侍坐。此锦幡上日天图案,应是用来显示佛菩萨降魔之威德。

红云珠锦 (4).jpg

红地云珠日天锦敦煌的胡锦与番锦

     西方织锦中独具浓厚异域风格的粟特锦,数量较多;一件织有中古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所发现世界上仅有的一件确证无疑的8世纪波斯文织锦。图案有各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车马人物等。其中佛像、人物射猎、西域人图像、织锦袜等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珍品。粮食陪葬品只有显贵墓中才有发现。
     番锦的特色最为显著的是纹饰带有团窠,团窠是什么花纹呢?就是用圆珠子围成一个圈,圈子里面点缀上各种图案。其实团窠最先在波斯地区流行,后来粟特人把这样的装饰风格带到中国并参与设计制造。《隋书·何稠传》:“波斯尝献金绵锦袍,组织殊丽。上命稠为之。稠锦既成,逾所献者,上甚悦”。

红云珠锦 (6).jpg


   《鬼吹灯》系列电影里有一部是《九层妖塔》,讲的是主人公进昆仑山腹地探秘古墓的事。其实在现实考古中,确实是存在“九层妖塔”的,这塔就位于青海,这座墓是都兰县热水乡的血渭一号大墓,是热水墓群其中之一。热水墓群在1983年被评为中国六大重要考古发现。



阅读130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