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暨西宁烈士陵园

戎融文创
2020-09-28
来源:青海戎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暨西宁烈士陵园

西宁市烈士陵园在哪儿?

西宁市烈士陵园,占地面积99,996平方米,由烈士群雕塑像、纪念碑、烈士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组成。

西宁烈士陵园位置 (1).jpg

西宁市烈士陵园概况

  园内安葬着1776位烈士遗骨。包括西路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在内的840位红军烈士。1954年7月始建的这座陵园,该陵园是为缅怀在青海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而建立的,陵园门楼为高 10米的两层楼阁建筑,门前屹立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其基座上镌刻着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西宁烈士 (18).jpg

西宁烈士陵园纪念碑

西宁烈士 (13).jpg

  该陵园中央为高10.1米的烈士纪念碑,正面镶嵌着朱德1958年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园内最高处为烈士墓,安葬着包括西路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在内的840位红军烈士的遗骨。烈士墓后为大理石墙壁,上有红军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四组浮雕,再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艰难困苦的动人历史画卷。

西宁烈士 (24).jpg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1986年增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分为序馆和正馆两大部分,由徐向前题写馆名。纪念馆展出了牺牲于青海的5600余名西路军烈士的事迹。陈列的280余幅照片、170幅大型油画以及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烈士遗物等,形象地再现了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一并展出的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图片,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部分烈士的遗物等。 这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星巍然屹立在祖国西北大地上的一座历史丰碑,深深吸引着各地的群众。

西宁烈士 (4).jpg

红西路军烈士群雕

西宁烈士 (16).jpg

陵园内部

西宁烈士 (18).jpg

西路军战士群雕

西宁烈士 (11).jpg

纪念馆由中共西宁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1986年5月在凤凰山下湟水之滨烈士陵园内开始建设,1987年6月竣工,经过一年的布展,于1988年8月15日由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中共西宁市委、市政府举行揭幕开馆仪式。

西宁烈士 (7).jpg

墓地

西宁烈士 (23).jpg

纪念馆总面积784平方米,为平顶一层建筑,由徐向前题写馆名,是西北最大的西路红军纪念馆。

西宁烈士 (12).jpg

展出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一、奉命西征,血战河西;二、惨遭杀害,山河垂哀;三、坚持斗争,忠贞不屈;四、党群营救,冲出罗网;五、欢庆解放,再立新功;六、人民怀念,万古千秋。展出历史照片117幅,人物画38幅,照片194幅,中央、省、市领导机关和个人赠匾额题词27面,各类图表8幅,电文7篇。展柜内有红西路军将士用过的武器、弹药、衣物79件。

西宁烈士 (15).jpg

1988年8月,青海省西宁市在孙玉清烈士牺牲地为他建立汉白玉雕像和纪念碑。纪念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帅的题词“西路军牺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册”和悼念铭文。

西宁烈士 (14).jpg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1989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区”,2006年5月被团中央命名为“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西路军概况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会宁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束。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命令部队西渡黄河占领甘肃、宁夏地区,以打通苏联援华的生命线。

  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向西渡过黄河。随后,第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河东敌情变化,计划终止执行。

    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令过河部队21800人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同志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同志为总指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甘、西根据地,打通与苏联的联系,求得国际援助。两万余名西路军将士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半年之久,歼敌25000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兵殇河西走廊。

西宁烈士 (1).jpg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高台战役

       发生在1937年初的高台攻防战,是其中最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一幕。1937年1月1日,红五军大部指战员在军长董振堂的率领下攻占高台县城后,于1月12日遭到六倍于己的敌人的包围,在与敌人进行了九天八夜殊死战斗后弹尽援绝,红五军2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为纪念在高台英勇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红五军指战员,195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建设高台烈士陵园(现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1957年正式建成。

  陵园大门门楣上镌刻有朱德总司令亲笔所题“烈士陵园”,背面镌刻有郭沫若副委员长亲笔所题“浩气长存”。园内主要有烈士纪念堂、红五军阵亡将士公墓、董振堂、杨克

明烈士纪念亭和战史陈列馆。1965年6月10日,又在公墓前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纪念碑。

西宁烈士 (9).jpg

西路军九军军长孙玉清雕像及碑铭

  当年红西路军第9军在孙玉清军长的率领下,在半年内的数次鏖战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临危不惧,取得重大战果。1937年3月,在甘肃省酒泉县南山地区与敌激战中,孙玉清不幸被俘,同年5月,被押解到青海省西宁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久,被秘密杀害,年仅27岁。据说,孙玉清在遇害的当天下午还在走廊里练刺杀,准备一旦逃出魔掌,仍要驰骋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场。

  

西宁烈士 (2).jpg

  从1936年10月至1937年3月,在祁连山下、河西走廊间,红西路军将士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同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较量,先后歼灭敌人25000余人。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资的补充,孤军作战,红西路军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失败。

  无数红军将士血染沙场,大批战士因伤病被俘,解往青海等处。在青海西宁,有3000多西路军战士被送至乐家湾等地,囚禁在各式各样的集中营里。有1000多人被送往兰州交给国民党当局;有1600多名伤病严重和“迷信共产主义甚深,不易感化”(马步芳语)的人,分7次活埋于西宁南滩各处。活埋都在晚上进行,马步芳命令要做到“四不准”:不准掌灯,不准放枪,不准留下杀人痕迹,不准跑掉一个人。每逢活埋人时,都惨不忍睹,但红军战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阅读244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