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旅拍摄影包车攻略

戎融文创
2020-04-06
来源:青海戎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循化旅游摄影包车攻略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段,东与甘肃省积石山县和甘肃省临夏县接壤,南临甘肃省夏河县和青海省同仁县,西靠尖扎县,北同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邻,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全县3镇6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2.69万人。

循化在青海省的位置.jpg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南高北低,四面环山,山谷相间,气流回升,年平均气温8.7℃,近十年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年平均气温9℃以上。夏无酷暑,冬无甚寒。平均海拔2200米,是青海省海拔较低的地区之一。河谷地区平均海拔1850米。

循化县的交通

距离省会西宁市180公里,高速公路:西宁一平安区一阿岱一化隆县城一尖扎县一黄河清特大桥一公伯峡一甘都一街子乡一循化县。高速公路循化一大李家山一临夏,90公里,西宁长途汽车站乘到循化县城的客车,路程180公里,票价30元左右。距离兰州市约240公里。

循化景区分布图.jpg

循化旅游景区景点简介

 黄河流经其中79公里,国家级大型电站公伯峡、积石峡电站均在县境两峡的东端。

公伯峡水电站:拱北峡,因黄河南岸奄古鹿拱北而得名,曾称古石群峡,又写公伯峡。位于县城西,距东口约27公里。1999年2月,国家投资120亿资金,开始动工兴建前期工程,主体工程于2001年8月开工,2004年8月,主体工程竣工,第一台机组运行发电。

公伯峡.jpg

公伯峡电站

该电站正常蓄水位2005米水库总容量6.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50万千瓦,装机5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大坝最高127米,年发电总量51.40亿千瓦时。2006年电站全部主体竣工验收,开始正常运行发电。

积石峡水电站,因位于小积石山下而得名,又称孟达峡。位于县城东,距西口约8公里。峡谷从清水乡马儿坡之孟达自然保护区关门林业检查站共长20公里。黄河因长时期的强烈下切,相对高度多在100~500米,峡道狭窄,水急浪险,落差大,多漩涡,“野狐桥”河段只有4~5米。

积石峡.jpg

两岸大都有第三纪红层分布,发育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峡中有传说中的大禹劈山导河的遗迹和禹王石。2005年,国家投资56.36亿元,动工兴建前期工程。该工程设计正常水位1856米,水库总容量2.6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02万千瓦,装机3台,单机容量34千瓦,最大坝高100米,年发电量33.63亿千瓦时,建设年限为6年,2010年全部竣工投产。是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最后一座大型电站。

积石峡2.jpg

积石峡电站

循化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循化位于黄河上游河谷地区,黄河南岸古文化遗存丰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86年,在白庄乡米牙亥村西首次发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红土嘴子遗址。不但面积大,而且内涵丰富,它将仰韶文化的分布向西又延伸了一大步,为研究探讨仰韶文化分布、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系增添了新资料。也把循化地区历史向上推进近千年的历程,成为青海省历史最长、文化类型遗存最多的第二个县份。

撒拉画

2005年,全县有古发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化石近360余处,其中古遗址291处,古墓葬27处,古建筑25处,古城遗址9处,现代建筑7处(其中现代革命烈士文物2处)。古化石点3处。古遗址按文化类型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1处,马家窑文化29处,半山文化18处,马厂文化13处,齐家文化56处,卡约文化174处(其中卡约文化阿合特拉类型的土著文化1处),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

                                     风景名胜

    街子清真大寺:初建于明洪三年,清代年间和民国二十年曾有三次扩建,1982年政府拔款,群众集资,重新修建。

街子清真寺 (3).jpg

新建的清真寺,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寺基走廊2394平方米,其中礼拜殿面积975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集体礼拜,殿内四根大柱支撑着49间的殿顶,大殿四角是23米高的宣礼塔,中间的大圆宝塔,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

街子清真寺33.jpg

      大殿前两侧是两栋学经楼,设有净水房和办公室,寺院对面是先祖阿合莽和尕勒莽的拱北(先贤墓冢)是由雕刻大型花卉图案的青砖围墙组成,长7.10米,宽6.25米,高3.3米,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从两拱北分别长出,披荫一方。

骆驼泉 (6).jpg

“拱北”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浑然一体,互为映衬,真是“白驼映泉泉更美,亭榭飞花花复芳”,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科考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古兰经珍藏馆 

       街子清真寺对面是手抄古兰经珍藏馆,馆内还有撒拉族民俗展。我们在骆驼泉看到的貌似典型清真寺建筑其实是珍藏馆。

古兰经珍藏馆.jpg

古兰经珍藏馆

所珍藏的手抄《古兰经》据说系从中亚带来,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本之一,另两本分别在大马士革、大英博物馆。《古兰经》有700年历史,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共30卷,分上下两函装,全书共681页。正文为阿拉伯文字墨写、书法庄重凝练。

最早古兰经 (2).jpg

2004年8月,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专家组对这部《古兰经》手抄本进行鉴定后初步认为,其成书年代可能为公元8世纪—13世纪。

最早古兰经 (1).jpg

2006年10月,由中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权威专家对这部《古兰经》就地实施了保护修复。展馆共计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

最古古兰经.jpg

展厅布置采用伊斯兰建筑装饰风格,以撒拉族东迁内容为主。

骆驼泉

  位于街子清真寺边,距离县城5公里,因一峰神奇的白骆驼,载负着撒拉族沉重历史,自中亚撒马尔罕至此卧泉化有白石而得名。

骆驼泉 (2).jpg

泉水澄澈清亮,汨汨流淌,四季不断。在这里广泛流传着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东迁至此的悲壮的历史故事,相传,在撒马尔罕有一个小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合莽,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因受到当地统治者的忌恨和迫害,于是他们率领同族的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离开撒马尔罕向东寻找新的乐土,路上他们经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来到循化境内。

骆驼泉循化 (6).jpg

经夕昌沟,越孟达山上了乌土斯山。这时天色已黑,苍茫中走失了白骆驼。第二天,他们在街子东面的沙子坡下发现一眼清泉,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

骆驼泉循化 (3).jpg

他们试量了当地的水土,与故乡的水土完全相同,于是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历经艰辛的骆驼安祥地静卧在泉水之中,与他们日夜相伴,便将这个清泉起名为“骆驼泉”。2001年,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骆驼泉.jpg

庵古鹿拱北

位于公伯峡下端黄河南岸石壁顶端,西距保安河口约15公里,东距勒吾约7.5公里,藏语称阿尼夏吾。

庵古禄拱北 (5).jpg

传说,是伊斯兰教一位贤者显迹的地方(一说在明代中期,有一位伊拉克传教士哈三.贝索日曾在循化一带传教,他去世后信奉者在峡口中山顶险要处修建纪念寝陵。又说是甘肃东乡北庄门宦第二道祖家三太爷之墓地)。

庵古禄拱北 (1).jpg

据传,是查汗都斯乡筹措钱粮,原在贤者显迹之地,即石岸平台上修八卦形拱北,内设墓庐,俗称“拱子”。此后,信奉拱北的穆斯林常到此处念经聚礼,或静座修身,或祈求儿女,逐渐参拜者众多,因拱北容纳有限,约光绪末年,在拱北下处修3间过亭,供信徒礼拜静修。

庵古禄拱北 (8).jpg

后又在距拱北东向今拱北村修清真寺礼拜殿,供参加纪念者礼拜。1985年3月1日动工重建,1986年秋竣工。重修后的拱北更加牢固,规模空前,造型美观,攀缘方便,悬挂有光绪,民国年间各处信徒赠送的匾额及诗词。在拱北下端沟底修建参拜者住宿的大小房屋30余间,信奉者为西北五省等地信奉拱北的撒拉族、回族、藏族群众。汉族中也有祈祷、布施、烧香、求缘者,该拱北在沙特阿拉伯也很有威望,每年农历4月14日为纪念日。

红光清真寺

是被俘西路红军在马步芳的逼迫下,在循化境内修建的唯一的一座清真寺,始建于1939年至1946年之间,该寺造型独特,保存较好,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

红光清真寺2.jpg

1938年初,马步芳将被俘的西路红军编成的补充团营四百多人改称工兵营,也叫森林警察局,关押在赞卜乎集中营。从1939年到1946年期间,工兵营红军战士,先后逼迫在循化赞卜乎、建设堂、宗吾、占群,黄河沿岸等地伐木、垦荒、修路、建屋等。从事各种苦役,赞卜乎清真寺就是在这时修建的。

红光清真寺14.jpeg

西路军被俘红军战士,为了全中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虽遭种种残酷迫害而忠贞不屈,采取多种方式,对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

红光清真寺.jpeg

在中国战争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篇章,在修建赞卜乎清真寺时,被俘红军战士,坚信革命一定能成功,他们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把五角星、党旗、旗徽、红军徽章等革命标志和工农红军等字样雕刻在砖上,安装在清真大寺殿屋脊宝瓶两侧。

红光清真寺11.jpeg

这些珍贵的革命标志体现了他们英勇顽强,坚持对敌斗争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县各族人民,教育子孙后代的最好的实物资料。

清水湾一黄河第一湾

黄河第一湾.jpg

黄河清水湾风景区,俗称“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其背依小积石山,南临滔滔黄河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气候温和,光照时间长,春、夏、秋时节步入该区,四周绿树成荫,草木丛生,鸟语花香,颇有“世外桃源”之情趣,周边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广为分布。小积石山鲜红色的岩石山体,峥嵘挺拔,姿态不凡,山岩有的象宝塔,有的象堡垒,有的象挺立的雄鸡,红岩峥嵘,碧水映辉,丹霞景色十分瑰丽。

探秘文都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元代古城,诞育十世班禅大师

文都古城,位于文都、中库汇合处,西北岸台地上,分内外二城,城门东向有瓮城,城内西部较高,地面散布有大量砖、瓦,以及绿色琉璃瓦片,采集有刻画纹陶罐、壶残片和四系罐残片。内外二城建于不同时期,外城建筑年代早于内城,为宋代所建。《循化县风土概况调查大纲》称:南北朝以及唐宋时鞑子所据之地。1988年9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都古城.jpg

朵思麻宣慰司首府文都古城的格局有内外两城,均建于不同的时期,内城建于元代,外城早于内城,为宋代所建。元代是朵思麻宣慰司首府;明代则是必里卫首府。在清代初,演变为文都千户府。

文都古城在《大世界吉尼斯风云人物》中,依据有关蒙元历史古籍的记载和当地相传的历史,记录为:“世界吉祥万佛塔坐落于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十世班禅大师故居朵思麻文都城。1255年,大元帝师八思巴在朵思麻文都城水晶佛殿受了比丘戒。

世界吉祥塔 (1).jpg

1261年,遵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大臣答失蛮率随从到入藏第一关口朵思麻文都城设立了汉、藏、蒙交通的主要驿站。1264年,大元帝师八思巴和元世祖忽必烈在元上都议定,以文都为朵思麻宣慰司的中心,任命帝师八思巴之弟本钦·益西迥乃为朵思麻宣慰使(朵思麻本钦),修建为朵思麻首府文都城。1272年,遵大元帝师八思巴和元世祖忽必烈之命,本钦·益西迥乃在帝师八思巴受比丘戒之地朵思麻文都城,在皇室大量资金的支持下,为世界平息战乱而修建了世界吉祥万佛塔。帝师八思巴之弟帝师亦怜真兴建了文都大寺、皇家护国护法殿。

世界吉祥塔细部.jpeg


1274年3月,帝师八思巴从临洮动身返往乌斯藏之时,元世祖忽必烈和察必皇后、真金太子从临洮送到朵思麻却喀中心的文都城,帝师八思巴兄弟三人与皇帝、皇后、太子等一起为文都寺皇家护国护法殿和朵思麻文都城世界吉祥万佛塔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与祈福仪式。元世祖忽必烈和帝师八思巴一道,开创了国家大一统时代的先河。以佛教的慈悲和智慧,为弘扬佛法、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世界和平、人类福祉作出了极大贡献。”

世界吉祥塔 (3).jpg

八思巴之弟本钦·益西迥乃朵思麻宣慰使(朵思麻本钦)

城内中轴线上部坐北朝南有宣慰司政务大殿,其左侧为朵思麻路军民万户府,右侧有城内卫兵房;宣慰司政务大殿前有广场,其左边有宣慰司元帅府,右边有必里万户府。宣慰司元帅府和必里万户府中心各设防火水池。在古城内外遗址及其周围出土了八思巴文圣牌和元币、银币、银盘、金碗、法器、大小宝瓶、各类瓷器、刻纹陶罐、壶残片、四系罐残片外,地面还散布着大量砖瓦和绿色琉璃瓦片等众多元代物品。

文都古城 (2).jpg

文都大寺处远眺世界吉祥塔与十世班禅故居

青海省循化地区在元代具有重要地位,据藏文古籍《汉藏史集》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派大臣答失蛮建立藏族地区的交通驿站,驿站的起点即在循化地区的丹斗水晶佛殿(当时循化在藏文历史中称为玛隆丹斗地区),丹斗水晶殿是萨迦班智达前往凉州会盟时途中所建。1255年帝师八思巴在该殿受比丘戒。”可见循化是从内地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个交通要冲。在《汉藏史集》和《西藏通史》中载:“吐蕃分为三个却喀,每个却喀都有一位本钦,是以皇帝和国师商议决定任命。”

和平塔.jpeg

世界吉祥塔

1264年,大元帝师八思巴和元世祖忽必烈在元上都议定,以文都为朵思麻宣慰司中心,任命帝师八思巴之弟本钦·益西迥乃为朵思麻宣慰使(朵思麻本钦),修建为朵思麻首府文都城。到忽必烈在位的至元四年,朵思麻路并入朵思麻宣慰司,因此,学者们认为朵思麻宣慰司首府内,管辖设有朵思麻路军民万户府和必里万户府。在元代从内地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座大城。从文都古城的遗址看,其城墙、马面等形制与元世祖忽必烈和帝师八思巴所建的西藏萨迦王朝首府古城相仿,规模大小也基本相同。

十世班禅故居的纪念塔.jpg

十世班禅纪念塔(世界吉祥塔入口处)

该古城修建者帝师八思巴之弟本钦·益西迥乃迎娶唃厮啰后裔朵康玛为妻,生育了阿丹和米根洛桑。元世祖忽必烈封阿丹为必里万户长,迎娶忽必烈之子云南王忽哥赤公主霍尔莫为妻,生育了白玛坚赞等“阿丹七子”。米根洛桑封为藏北索德部落首领。本钦·益西迥乃圆寂后,元世祖和帝师八思巴在公元1275年封阿丹为朵思麻本钦世袭。本钦·阿丹世袭后裔第二十一代文都千户尧西·古公才旦迎娶尧西·索朗卓玛为妻,并于1938年正月三日在文都千户府诞育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宗教领袖十世班禅大师。

班禅故居 (2).jpg

十世班禅大师故居庭院

班禅故居 (1).jpg

十世班禅故居

班禅出生地.jpg

按藏族习俗,孕妇将孩子生在厨房内。

文都大寺 

紧靠森林,环境优美的文都大寺,是循化地区最大的寺院。初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元代以前,据传,最初在寺院上方有一座小经堂,该寺是十世班禅大师先祖萨迦派高僧嘎玉巴喇嘛喜饶坚赞奉八思巴之命修建的。

文都大寺.jpg

而形成正规的格鲁派吸低建父四年(1402年),是青海境内最早的格鲁派寺院,文都寺是十世班禅大师幼年学经的地方,也是他回乡后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文都大寺4.jpg

1980年开放后,先后建成大经堂、三世佛殿、护法殿、多哇赛东殿及数处昂欠。此外,新建班禅行宫37间,小经堂1座37间,藏医室20间,茶房43间,大经堂长11间,宽9间,共两层,120根大柱,殿内正中是十世班禅大师的铜像,像高丈余,坐在莲花台之上,造型精美生动,堂内班禅大师铜像左右两侧有众多精美塑像和铜像,殿外还有精致的壁画。这些佛像和壁画大多出自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文都乡牙兄村的宗泽拉杰之手,保持了藏传佛教传说的艺术风格,是全省重修大经堂中最宏伟的一所。

喜饶嘉措大师纪念馆 

为古雷大寺主体建筑,大师于1884年4月8日出生于道帏乡贺庄村,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五个名牌大学教授。

嘉嘉措大师.jpg

解放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青海省副省长等职。他博学多才,在爱国和平事业中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在宗教事业上是位造诣极深的佛门高僧,毛主席夸他是“藏胞中有学问的人,是爱国老人”。

喜饶嘉措与毛泽东.jpg

周总理曾赐他明代大铜钟。“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享年85岁,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1987年在古雷寺修建了纪念堂。纪念堂为两层阁楼式建筑,堂正中放着大师舍利灵塔,整个建筑富丽堂皇,布置壮严肃穆。

旦麻古塔 

又名安多天然佛塔,据《安多政教史》载,此塔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或道光年间,塔基长宽各18米,高2.5米,塔身为一小山丘匀称规范,却非人力所为,高18.8米,上镶巨型日月金顶。

旦座古塔安多天然佛塔.jpg

天然佛塔现有旦麻尼姑寺经管,该寺有27名尼姑修行,早晚颂经,青灯金钟,体验着人生的因果业缘,相传印度国王阿肖嘎(法王聂俺美)时代,由五百罗汉一夜间通力施法完成佛塔的施工,塔内有一千位先知先觉者的舍利子。

旦麻古塔.jpg

最佳出游时间

  海东地区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虽然这里属于青海气候最好的地区,但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也是短短的6-10月。另外,6-9月这段时间是花儿会及其他民族盛会集中的日子。

阅读585
分享